超重或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人群,且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中,超过60%的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。中国人群更易形成腹型肥胖,即“将军肚”,也称“苹果型身材”,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,近40%存在腹型肥胖。

1. 超重或肥胖如何评估
可从体重和体脂两种不同维度对超重或肥胖情况进行全面评估。
体重指数(BMI)是目前国际上通用肥胖程度评估指标,但 BMI 不能反映身体脂肪分布的情况。可采用腰围、腰臀比这些间接指标评估腹型肥胖。 体脂率、内脏脂肪面积(VFA)和异位脂肪均可反映体脂情况。VFA是腹型肥胖诊断的金标准,但测量方法相对复杂。 中国人群超重或肥胖的诊断:BMI≥24.0 kg/m2 (体重kg/身高m2)可诊断为超重,BMI≥28.0 kg/m2可诊断为肥胖;腰围≥85 cm(男性)或80 cm(女性)可诊断为超重,腰围≥90 cm(男性)或85 cm(女性)可诊断为肥胖。
2.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的好处
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可带来诸多好处,如改善代谢紊乱状态、实现糖尿病缓解、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,并且体重减少越多,好处越大。体重减轻的同时,还需关注体重控制的长期稳定性,以实现持续获益。

3.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目标
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,建议至少减重5%以上,以实现血糖、血压、血脂方面的获益,更大幅度减重(如 10%、15%)可实现更多获益。建议结合患者的BMI进行个体化减重目标的设定。
建议大多数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以 BMI<24.0 kg/m2作为体重管理的参考目标;部分特殊人群(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)可适当放宽BMI控制目标。 腰围、腰臀比、体脂率、VFA 等指标的控制目标尚缺乏明确推荐,可考虑结合诊断标准进行设置。
4.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策略
建议对2型糖尿病患者结合 BMI、是否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等情况,进行生活方式调整,使用具有体重获益的降糖药物或代谢手术进行体重管理。
生活方式干预是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的基础,应贯穿体重管理全程。 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具有强效减重作用的降糖药物。 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减重目标后,需进行长期体重管理,以减少体重反弹。
5. 糖尿病患者进行体重管理的注意事项
妊娠糖尿病患者需根据孕前BMI确定孕期体重增加的目标,并定期监测,以保证妊娠期体重的合理增长。
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均需控制并维持理想体重。严重超重或肥胖患者应调整生活方式以减少体重的过度增加。 对于低体重患者,应分析体重过低的原因并予以纠正、调整生活方式或降糖药物,以减少低体重带来的不良影响。
6. 具体营养措施
合理膳食,要吃早餐。不吃早餐会增强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,这导致全身血清中的甘油三酯、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,同时粪便中排泄的胆固醇减少。此外,不吃早餐还会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,并在这些粥样硬化病变中积累更多的脂质和胶原蛋白。
提倡全餐模式,而不是无碳水化合物的饮食。建议健康型低碳水化合物膳食、限时饮食。所谓健康型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是指强调高质量碳水化合物(如全谷物)、植物蛋白、不饱和脂肪(如植物油)的健康型低碳水化合物饮食。而限时饮食是一种将每日进食时间限制在4~12小时不等的间断性禁食模式。这两种膳食模式通过对体重、肠道微生物组等等的影响,在热量限制基础上有额外的减重效果。研究表明,健康型低碳水化合物膳食、限时饮食干预是有效的减重策略,为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。而且两者联合的减重效果更好。同时还要关注营养均衡,保证每日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,以支持整体健康和减重效果。(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粮谷类,如大米、面粉、玉米等;薯类,如红薯、山药、紫薯等;大部分水果;糖类,如蔗糖、麦芽糖等;部分豆类)。
7. 科学康复训练
有氧运动
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、慢跑、骑自行车、游泳、太极拳等。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的脂肪,并提高心肺功能。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。运动时心率=170-年龄,并有微出汗。
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质量并促进代谢率增加,从而减少体脂量和降低血糖。常用的锻炼方式包括举哑铃、俯卧撑、仰卧起坐、器械训练等。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两次全身性的力量训练。
作者简介
综合内科
副主任医师
苏可
医学学士,临床擅长内科常见病、老年科疾病以及安宁疗护。

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,无需选择定点医院 北京小汤山医院官方微信小程序支持线上预约挂号

作者:北京小汤山医院